魏安力内燃机不会消失
在电动汽车猛烈的攻势下,内燃机工业是否已经末路穷途?中国内燃机工程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对此持否定意见。
近日,一则消息引爆了汽车圈:法国能源部长Nicolas Hulo当众表示,计划从2040年开始在法国境内全面停止出售汽油车和柴油车。这是继去年年中德国宣布2030年禁止出售传统内燃机汽车之后,又一对内燃机宣判死亡的国家。与此同时,在国内,“内燃机车将会在10年内消失”的“预言”也甚嚣尘上。
曾经被称作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内燃机,真的会消失吗?《汽车观察》采访了中国内燃机工程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听听他的意见。
内燃机不是夕阳产业
“有人说,2025年后内燃机将会从市场上消失,和蒸汽机一样摆在博物馆里。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内燃机还没有将要消亡的迹象。”魏安力认为,内燃机不会消亡的原因在于,依然在产业内具备不可替代性。
首先,内燃机能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2015年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显示:中国将于 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达峰,计划 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60%~65%。在魏安力看来,发展电动汽车是长期战略,在解决制造体系、独立维系增长、完善基础设施等诸多瓶颈之前,电动车难以发挥节约大量石油的作用,看不到其减碳贡献率。而内燃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 9亿吨,约占我国排放总量的13%。在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潜力大、见效快,这是世界内燃机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魏安力认为:“内燃机凭借燃料多元化、燃烧热效率最高的移动动力身份生存了100多年,如果再被边缘化,如果有人还想把它送进博物馆,那我们就真的要完蛋了。”
因此,魏安力认为:“电动汽车和高效内燃机是降低我国石油消耗、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减少环境污染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其次,内燃机目前仍主导着我国运输命脉。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中,对内燃机工业给出了如下产业地位的定义: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设备,内燃机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国家统计局官网的货运量数据显示,扣除远洋货运量、民用航空货运量和管道货运量,统计公路、铁路和水运(这里指内河、湖泊航运和近海航运)货运量可以看出,公路运输货运量占比已达到77%。
“这是一个高得不可思议的数字。是什么驱动了公路运输工具来实现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内燃机。 “如果2025年内燃机真的消失,到时候有没有一种新的动力能够去完成占比如此之高的货物运输、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流通保障呢?”魏安力总结道,“总的来看,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内燃机工业的产业地位决定了内燃机不是能够放进博物馆展览的夕阳产业。”
如何避免边缘化
“但近几年确实感觉内燃机有些被边缘化了。”魏安力表示,2009年,电动汽车年销量才不过500辆,但不到7年的时间,产销量已经突破了40万辆,如此惊人的增长在让电动汽车发展趋势成为共识的同时,也给传统汽车和内燃机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在过去的近四个“五年计划”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发展电动汽车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使这一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为我国电动汽车迈入市场化,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真正实现自主独立维系增长创造了条件。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内燃机的技术发展被忽视,我国内燃机工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缩小的差距再一次被拉大。
“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某些的确被世界汽车界甚至是全球业界承认为世界首创和第一的内燃机先进技术,却是墙外开花,无可奈何。如果这些技术再沦为中国引进技术,则将是我们这一代内燃机工程技术人员的历史遗憾。”那么内燃机产业接下来该怎样发展呢?魏安力指出,“十三五期间”内燃机行业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一、以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要求为目标,建立内燃机电子控制单元基础控制模块共性技术平台。二、建立混合动力系统用内燃机、增程式电动车用内燃机研发体系和专用零部件体系;三、做好甲醇发动机的技术储备和研发体系;四、实施内燃机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包括内燃机零部件走出去、替代燃料发动机走出去、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走出去等;五、做好内燃机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做好产品个性化需求服务和产需对接,提供内燃机产品延伸服务。
上一篇:内燃机工程主编金东寒院士当选国际内燃机学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