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中国内燃机要从跟跑并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电动化是全球汽车业公认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电动化到来,多个国家都在着手制定内燃机车辆退出时间表。
但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内燃机可靠性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接受《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消灭不了传统能源,传统能源也阻止不了新能源,未来客户的多元需求将带来多元动力的发展。”
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金东寒表示:“内燃机具有高效、便捷、可靠和适应性好的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交通、农业和工程机械等领域,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内燃机作为主流动力的地位不可动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金东寒
内燃机将长期保持着不可替代性
内燃机在国民经济中将长期保持着不可替代性,但电动化给内燃机带来的挑战也较为现实,如何在“未来能源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次研讨会专家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内燃机热效率。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内燃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跟跑逐步发展到并跑,甚至在重卡柴油机领域正在向领跑迈进。自主内燃机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热效率42%以上的汽油机、50%以上的柴油机(潍柴)已经推出,自主产品在国内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竞争力也日益提升。”金东寒表示。
据悉,热效率是衡量内燃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标准,热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节能减排的效果就越显著。
记者关注到,今年9月16日,潍柴动力在济南发布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树立了全球行业新标杆。
行业专家指出,以目前46%的行业平均热效率水平估算,热效率提升至50%,柴油消耗将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按照目前国内重型柴油机市场保有量700万台估算,如果全部替换为50%热效率的柴油机,每年大概可节约燃油33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95万吨,这将为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坚持开展内燃机可靠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是以潍柴为代表的一些高科技企业持续开展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这些努力,对我国内燃机可靠性技术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东寒表示。
电动化倒逼内燃机产业升级
内燃机发展已有100多年,目前仍是各类机械的主动力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能源排放清洁化、动力系统电气化、产业发展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内燃机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虽然面临挑战,但金东寒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内燃机作为主流动力的地位不可动摇。
“内燃机具有高效、便捷、可靠和适应性好的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交通、农业和工程机械等领域,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内燃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其技术进步和发展水平关乎能源安全、关乎生态环境、关乎乡村振兴、关乎民计民生,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内燃机作为主流动力的地位不可动摇。”金东寒表示。
不过,金东寒认为,在可靠性方面,我国的内燃机产品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保持内燃机产品的强大生命力,离不开技术创新。可靠性作为评价内燃机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内燃机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配套装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内燃机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当前,新型材料、超低摩擦、多元燃料、智能控制、能量回收等先进技术的采用,为内燃机产品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新的潜能,也向极限热效率发起新的挑战。”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秘书长邢敏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表示:“内燃机技术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和发展空间,就中国而言,内燃机产品的综合能效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在高强化整机技术、高性能关键零部件技术、先进燃烧技术、低摩擦技术、低消耗功能附件、轻量化、余热能利用、先进后处理技术、内燃机整机可靠性、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和可靠性预测与评估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方法等领域,以及天然气、醇类燃料等多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空间,这是内燃机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
上一篇:我国内燃机年产已超7600万台
下一篇:没有了